郭旺珍访谈录
——专访我校杰出校友、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”获得者郭旺珍
本报记者 范晓峰 通讯员 李梦婷
12月22日,第十二届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”获得者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。我校杰出校友、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旺珍获此殊荣,是唯一一位农业研究领域获奖的女科学家。12月25日,郭旺珍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,接受本报记者采访,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成功经验。
本科时期:管住自己、认识自己、壮大自己,打好学习基础
现如今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颇有建树的郭旺珍,在上大学之前,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“农”打一辈子的交道。1987年高考填报志愿,一心想攻读工科专业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的她,对自己十分自信,只填报了一所外省大学的一个专业,并注明不服从调配。然而,没想到语文考试失常,她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,却机缘巧合地来到了ty8天游登录测速登录,从此与“农”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回顾大学四年的学习经验,她认为,管住自己、认识自己、壮大自己,打好学习基础是关键。
她说,高中有老师每天管着学,到大学,进入一个相对宽松和开放的环境,有些学生会茫然,有些学生会经不住诱惑,能否管得住自己,是进入大学能否成功的第一步。“大学阶段,每门课都要学好。无论将来是否从事相关工作,本科学习都是基本功,要把这个基础打好。”郭旺珍刚上大学的时候,就告诉自己,既然迈入这个大学,就一定要把每一门课都学好。因此,无论专业课还是其他课程,她都认真对待。对于擅长的课就把它学精,不擅长的课就多花些时间把它弄懂。扎实的本科学习为她之后走上科研之路打下了稳固的基础。
认识自己是大学能否成功的第二步。大学阶段就要给自己做好定位,将来是要从事专业研究,还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工作。不同的定位,要侧重学好不同的学科,然后壮大自己,做好学习规划,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,如果要从事专业研究,还要发掘自己喜欢并擅长搞什么,逐步向研究方向靠拢。学习一向勤奋认真的郭旺珍,大学期间为了学好课程,经常与代课老师交流。在交流的过程中,她发现自己擅长搞科学研究,并尤其喜欢遗传学。在大学生就业分配良好,且并不流行“考研”的时代,她没有随波逐流,而是给自己制定了上研究生、搞专业研究的人生规划。
研究生时期:准确定位,要有目的地学习
对于现在有些学生为了延缓就业而“考研”的观念,郭旺珍持反对意见。她认为,这样做曲解了研究生的意义,不利于自身成长。意欲上研究生,就应该是对研究感兴趣才上,而不是找不到工作的踏板。
当初,郭旺珍决定“考研”,是对自己作了认真审视之后的决定。她知道自己擅长并且喜欢搞科学研究,才决定“考研”深造的。决定上研究生后,她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在“上研”路上挺进。
第一步是选导师,她认为一定要选一个在行业里有所建树的人当导师。经过研究,她选择了我校作物遗传育种专家李炳林教授作为自己的导师。一方面,李炳林在棉花研究方便获得的成果,让当时的她觉得很神奇;另一方面,李炳林的“亚洲棉与比克氏棉人工合成复合染色体组新棉种”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,让她很钦佩。对李炳林教授说明自己的意向后,李教授当场给她泼了冷水,说自己的研究生不好考,而且更愿意收男弟子。不服输的郭旺珍当场回应李教授,表明自己会用成绩说话。最终,她成为当年报考李炳林教授研究生中唯一达线的学生。
跟着李炳林教授,郭旺珍开始致力于棉花遗传育种的研究。她说,“我的研究是从山西农大起步的,当时确定了我的研究方向,这二十年来我没有变过,这是我现在能有一点点成功的原因。”选定目标,坚持做好一件事,使她最终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棉花遗传育种专家。
做高校教师:要“修内功”和“走出去”
1997年,博士毕业后,郭旺珍留校任教,成为一名高校教师。近二十年的任教生涯,让她深刻体会到“修内功”和“走出去”的重要性。
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、发展的时代,现代化进程如此之快,不修内功就会被淘汰,因而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“作为高校老师,要修内功,要从各种渠道壮大自己。肚子里有东西了,才能自信地给学生讲课,学生才能服你,才能和同事交流,同事才能认可你。”
修内功的同时要加强合作,不仅是同校内的老师合作,还要走出去,同校外的同行,甚至国外的同行交流合作,要给自己的发展创造舞台。“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舞台,很多项目都需要几家协作攻克一个项目难关。如果你不走出去,不交流,别人也不知道你能干什么事情,你就永远在圈外。现在很多国家项目都需要在局域布点,在山西布点,前期你有沟通,有项目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你。”
搞科学研究:坚持+智商+情商+协作=成功
郭旺珍从上研究生开始就从事棉花方面的作物遗传育种研究,二十多年初心未改,最终成为棉花遗传育种方面的顶尖专家。她认为要想成功,就要能坚持,要有智商、有情商,要懂协作。
她说,“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,如果没有坚持,就不会有现在的我。成功要能坚持,认准目标就不能轻言放弃。”但她认为坚持只是方向上的坚持,而不是一根筋的坚持,坚持也要讲究方式方法。“当科研遇到瓶颈或失败三次后,就不能一味坚持,变成钻牛角尖,而要换思路,借助身边的力量来解决。学校有那么多老师、那么多教授博导、那么多引进人才,要和与你有相关课题的老师多交流,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。”
成功要有一定的智商,要有能力做事情。“做研究的时候,老师不能一天24小时跟着你,他只能给你一个方向,一个思路,或者告诉你大概要怎么做。具体的研究,要靠个人能力。你要有一定的智商,要有从书本上、网络上、同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信息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当然还要有创新思维。”
成功还要有一定的情商。“好多人觉得这个是务虚,但我认为这个很重要。我所说的情商包括要有一定的抗压力。搞科研会面对无数次的失败,如果在失败中退缩了,那就永远看不到光明的那一天。”“很多的工作,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,你需要各种各样、各种层次的朋友,无论是搞科研的朋友,还是工作累了陪你一起放松休闲的朋友。有一定的情商,擅于与人打交道,你才能交到朋友。朋友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帮助和支持,助你成功。”
最后,成功还要求学会协作、学会分享。“我做的研究、获得的成果,我从来不敢说,那是我一个人的,那是我所在的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在团队中,你可能是一个兵,也可能是某个方向的负责人,但无论你担当的是什么角色,都要学会协作、学会分享,明白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。”